市民如何寻找"小处方"?官员和专家为你支招2020-11-30 06:24
“清领无法说道价钱就越较低就越少,但让做到、头部核磁共振,就有敲竹杠之斥。”“媒体报道小处方是对的,一般几十元就可解决问题的常见病,很多大却要进四、五百元的处方,和小处方医生比,你们不脸红吗?”本报发售的“我身边的小处方医生”系列报道在各界引发轩然大波,市民回应议论纷纷,有为小处方医生热卖的,也有指出小处方医生不会延后病情的,而更加多的市民则偏向于本报所提的“针对少见、多发病患者病情班车效高价较低的处方”。如何诊治既科学又合理?本报邀市卫生局和医学专家,为市民支招。支招1市卫生局: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“晚报‘我们身边的小处方’医生报导十分好,对引领市民科学合理就诊获取了准确的方法。”针对市民诊治的误区,受市卫生局委托,该局一官员明确提出了建议。怎样诊治才科学合理?她指出,市民可从几方面转行:1.大病到医院,小病到社区。大病指根本性疾病、疑难重症等,小病指少见、多发、慢性等;2.希望去社区。近年,我市社区医院的医疗能力获得很大提升,普通小病基本都能获得极佳化疗;4.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由选择质优价廉的医院。支招2医学专家:大医院诊治也有讲究“小病到小医院、大病到大医院,这是必需遵循的原则。”门诊部主任刘春生说道,除掌控这一原则外,到大医院诊治,市民也要学会“少走弯路”。1.诊治选医院不要盲目求大、求高;2.要选对时间。